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476|回复: 1

谈谈美食:那些老店,保留住了郑州千百条小街的尊严

[复制链接]

143

回帖

0

威望

489

Z币

二两馒头

发表于 2022-4-18 18:32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打从上大学起,在这座城市,我已经生活了近30年之久。或许是中年心态发生变化的缘故,每一次穿过一条大街、一个小巷,都会有意无意地打量一下路两边那些有年份的老店,有时还喜欢进去买点什么,仿佛见到老朋友,依稀忆起它们当初的样子,出来后就有满心的踏实和欢喜。

但毕竟发展得太快,你还没注意,路两边几天过去就大变样了。所以遗憾总是难免,有的老店说没有就没有了。不过,倘若留心,总会发现一些老店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,不被带节奏,不受拆迁打扰,像街头的老树一样,不紧不慢地活了下来。

看里面的人,多数已上了年纪,似曾相识;偶尔换了一茬两茬人的,多嘴一问,准时守着祖业。再瞧外面挂的那些招牌,字体、颜色如旧,哪有什么小清新的样子,真的比时光还要老啊。

我印象最深的一次“偶遇”,是5年前去老郑大北区的八角楼。一拐弯,发现路边一面墙上开着一扇窗户,近前一看,可不就是20多年前开的那家小商店!店主人慢慢转过脸来,哇,还是记忆中的那位故人,个头不高,清瘦,脸上永远缺乏笑容;但是看他满头青丝变白发,人却是老了啊,动作有点迟缓,侧身时背部已明显驼了。唉,这么多年,方寸之地,里面的摆设和商品几乎一成不变,这位老兄一天到晚守着,真的难以想象,那种坐功到底有多么厉害。

那时,我正参加院里举办的毕业20年聚会,和同学们一说,几个人当即跑了过去,买一份酸奶,买一支笔,发骚得就像旁边的嫩学生。都说时光流逝物是人非,我当时却觉得,物没变,人还在,那位开小店的老兄,他才是这所大学永远的好学生,以恒久不变的姿势守望着八角楼,比任何人都长久。

郑大周围是老城区,老店、老字号扎堆,知名的老蔡记、合记、葛记焖饼、马豫兴等,都经过改制,留下了一些老人,底子厚,生意直到今天,还比较红火。但我最牵挂的几家,比如黎记烩面,从原来的小巷中早就搬到临街了,有几次去吃,虽然已吃不出多年前记忆中的那个味儿,但一看到门口柜台后坐着的那个80多岁的黎老太太,心里就觉得,这饭来吃的,值了。

还有一家,“郭氏三兄弟”白吉馍,当穷学生时总找它打牙祭。后来吃得少了,就慢慢淡忘了它。近期有一天送孩子到伊河路上课,突然在路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小门脸,嘴边的口水被那种孜然羊肉掺辣椒的味道勾出来,于是二话不说上前买了两个,大快朵颐。开店的是两个年轻人,烤饼、切肉毫不含糊,颇有耐心,我有心想问原来开店的郭氏兄弟是他们什么人,但终于还是没开得了口。都知道“郭氏三兄弟”只开直营店,这两个年轻人,或许就该是他们的子侄辈吧。手把手地教,传下来,那种熟悉的味道,可能就不大容易改了。

这两年,因为孩子上学的缘故,我将家搬到了行政区附近。这里知名的老字号偏少,但普通的老店却奇多,经五路、经八路、纬四路,密密麻麻,“商改住”和拆迁改造“消灭”了一部分,但现在留下来的,依然可观。“好玩的店”27年,“正道思达”首店27年,“强丽栗子王”23年……哪一个“幸存者”看上去都有一个“爷爷范儿”,低调、不奢华。

具体说说知名的纬四路。改造成集贸市场之后,路北边店铺显得齐整,“洪家酱牛肉”“须水叫花鸡”“兴盛德烧鹅”“画宝刚烧鸡”“杨记烤鸭”“诱恰佳鲜果”“姐弟南京咸水鸭”,等等,一字排开,哪一家都是“庙小道场大”,日出货量惊人。即便是那几家没有名字的豆制品店、汤圆店,门前每天从早到晚也都排着长长的队,总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。这附近住的,可都是众多头头脑脑们的家属,日常家用,口味可是挑剔着呢,哪个店若没两把刷子,可真的不敢在关公门前耍大刀。所以,一位干了一辈子餐饮的朋友对我说,纬四路上的门市,几乎家家藏着一个传奇。

这话,我同意。不过,我更愿意相信,凡是能够在一个地方长久立足的小店,一定与华而不实的“吹”“包装”“营销”“活动”等无缘,反而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了以下几条基本规律:起早贪黑的勤劳;货真价实的诚信;独特稳定的手艺(风味);不事张扬的口碑;天长日久的坚持;善小而为的自足。想一想,一个小店往往养活着一家人,店主人身无他长、老实本分,这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,他焉能不珍惜、不自重?

近些年疫情,都说街头摊点生意难做,这倒是实情。因为我们看到不少人转行开店摆摊,门面豪华,促销频繁,但往往没开几天,就赔得裤兜见底甚至债台高筑。这,多是身无绝活或梦想一夜做大的那类人;对照着去看那些有年头的老店,生意常常出奇地好,疫情之下不受其累、反受其益,其中原因,就在于以上几条——籍此,它们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,拥有了不赶潮流、宠辱不惊的市场恒定性——老,有时真的可以老成“妖”、老成“精”啊。

今年春节前,我到经八路与黄河路交叉口的“伊辉酥肉丸子店”订年货,各种丸子、酥肉要了一大堆。店主人眼睛红肿着告诉我,将近一个月了,他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,“活儿干不完,买家太多了”;大年初十,我跑到红旗路上的“雅琪鸭脖店”买鸭翅,看到小店橱窗紧锁,打电话问女店主,她答,要等正月二十才上班,“太累了,得好好歇歇”——这年月,能这样干、这样说,真真好任性、好豪霸,逢此,我总会为他们树起大拇指。

生活如此平庸,生活又如此传奇,有一门手艺,有一颗抱朴守拙的心,岁月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,哪怕他做的,仅仅只是一份赖以养家糊口的生计。

有时我到街上买早餐,总会想都没想地跑到纬五路上的那家“胖子糖糕菜角老店”,一直改不过来。店主有60多岁了,几十年来和老伴两人就干一件事,包菜角、炸糖糕,尽管在这附近被撵着换了好几个营业点,但始终被方圆的老客户们追着买。店主有一次和我唠嗑,说他们平时连个病也不敢生,因为一生病,有些老主顾就会一天一个电话,说再不开张,就要来砸门了。

这话,属玩笑,但并不夸张。因为你在街上拽着任何一个“老郑州”,问他们知道不知道这家店,他们多会点点头,说,那家胖子炸糕店啊,有的,好吃,好吃!——我本人,就好奇地问过几回。

人,看来真的以群相分,以类相聚。胖子炸糕店旁边有一间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的“柘城垛子羊肉铺”,店主老姚,22年前从老家来郑开店,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9:00开门,定量卖出200个左右的饼、130斤左右的羊肉后,门一关就回家。

有一次我问他,生意这么好,你就不会多卖点?咋这么死板、这么容易满足?老姚笑笑,说,你看,我都在这儿买了房,儿子也在这儿安了家,这世上的钱,挣多少算个够?

我不知说啥好。躺平?——如果这也叫“躺平”的话;小富即安?——这样隐藏不露、毫无负担的“富”,赛过多少负债累累的大老板;凡尔赛?——一个每天活动范围有限的小业主,能和谁去“凡尔赛”?

想起多年前常去的东三街上的一家炒鸡店,店主夫妇每天都乐呵呵地做生意,脸上油光锃亮,活像弥勒佛。有一天突然发现它关门转让,就打电话询问原因。女店主一如既往大声笑着,说,都干了几十年了,现在出来旅游,只想着把过去没去过的地方挨个看看。我吃了一惊,说,你不干,也不传手艺,太可惜了吧。大姐哈哈大笑,说,你要真觉得那炒鸡好吃,哪天等我回去,免费教你手艺;学会了,想开店也行,几年就能买来一辆奔驰。

后来,我一直没去学,更没想着开店。这满街的店铺,有那么多好吃的,咋吃也吃不完,我怎么会一直念叨它呢。不过,有时路过那熟悉的地方,我还会想起这家炒鸡店。后来总结原因,才明白自己难忘的,不是那独特的麻辣味儿,而是店主夫妇脸上的,憨憨而爽爽的弥勒笑。

大概,开小店开得时间长的人,脸上都会有这种笑吧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3

回帖

0

威望

130

Z币

一根挂面

发表于 2022-4-27 10:38:3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拆的拆,搬的搬,现在想找一家以前的老店不好找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Hi,逛了这么久,进来一起聊聊吧~ 直接登陆 还没有账号?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郑州人 ( 豫ICP备19033289号 )|友链申请|网站地图|

GMT+8, 2024-11-21 21:12 , Processed in 0.169856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